唐朝,這座古代王朝的輝煌,經久不衰。然而盛極必衰,這個曾經的超級大國,也逃不過衰敗的命運。公元907年,在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的雙重壓制下,這個存在近300年的帝國淪為歷史。
期間,兇狠的篡位者朱溫以殘酷手段清洗異己,不僅廢黜君主,還殺害皇子,造成著名的「白馬驛之禍」,可謂血雨腥風。這場宮廷與王朝的慘劇,折射出一個帝國在沒落時的無奈與痛苦。
盛極必衰,這是每個朝代的必經之路。唐朝自開元盛世以后,國力漸衰,逐步陷入內憂外患的困局。安史之亂雖平,但已大損國力。此后藩鎮割據愈演愈烈,各地軍閥勢力強大,而皇帝的權威日益被削弱。ADVERTISEMENT
最典型的例子,就是晚唐的河北三鎮和淮西兩鎮。這些地方軍閥不僅掌握軍政大權,還擁有自己的稅收,甚至私自與外國通好,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。
中央政府的命令對他們不再有拘束力。其中以朱全忠和李克用兩家實力最強,兩虎相爭,皇帝只能任由擺布。
在經濟上,唐朝晚期積弊已深,財政收入銳減,導致軍隊補給不足,邊防渙散。各地貧富懸殊加劇,饑荒頻發,農民起義此起彼伏。手握重兵的藩鎮,往往明著補給軍需,暗中竊取民財,來充實己方力量。這成為蠶食王權的利器。
在文化上,晚唐的頹廢氣氛也有目共睹。士大夫們沉溺于玄學易學,講究預言命理,而不求實干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