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古籍里的歷史#禰衡被劉表手下的江夏太守黃祖殺掉后,曹操很不屑地笑了:「腐儒舌劍,反自盡矣!」
李白評論此事的時候,給出了一個很公允的評價:「魏帝營八極,蟻觀一禰衡。」
曹操視禰衡為螻蟻,倒是十分形象: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人物,偏偏要裝大瓣蒜,除了一身硬殼、兩行利齒之外,幾乎一如是處,就連那身硬殼硬嘴,也是相對于蒼蠅蚊子而言,在騏驥鐵蹄之下,轉瞬之間就會化為齏粉。
曹操不殺禰衡,禰衡卻是死于曹操算計之下,這一點曹操毫不諱言:「此人素有虛名,遠近所聞。今日殺之,天下必謂我不能容物。禰衡辱吾太甚,故借劉表手殺之。」
禰衡死了,在曹操看來,跟鄰居家死了一只貓也差不多——狗掀門簾子全憑一張嘴,禰衡連自己的命都保不住,又怎能運籌帷幄安邦定國?
無論是三國史料還是《三國演義》,禰衡除了罵人和擊鼓之外,似乎沒有任何長處,這倒很像我們在職場和社會中常見的一種人:覺得誰都不如他,誰都對不起他,誰都不肯給他提供大顯身手的空間和舞台。
之所以說禰衡這種人可能出現在職場和社會上,而不能出現在官場中,是因為他連入仕的基本素質都不具備,在官場根本就混不下去。
禰衡既不能幫漢天子劉協重掌權柄,也沒發現劉備是一條潛龍,他只知道當時曹操實力強大,如果能被曹操青睞、信任,他就有望成為一代名臣,風頭蓋過荀彧和賈詡。
禰衡到曹操那里求職,貶低所有文臣武將,實際之故作驚人之語博眼球: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