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人間值得》由日本著名心理醫生中村恒子和助手合作完成,是寫給生活的一本哲理小書,文字走心,語氣柔和,擁有撫慰心靈的神奇力量。
令恒子奶奶感到意外的是,《人間值得》上市僅一年時間就加印了12次,銷量更是高達15萬冊。
在這本書里,恒子奶奶結合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,分享了情感、婚姻、工作、人生、自我、養育子女諸多方面的感悟,讀來很是受用。
今天,書影君特意從書中挑選了四句經典語錄,希望能夠治愈你的焦慮與迷茫,為你的生活帶去一份灑脫與從容。
如果在我十幾歲的時候,有人對我說「人生的本質就是一個人活著」,我一定會一臉不屑地嘲笑他。
人生的本質哪有那麼凄涼,一個人也太孤單、太可憐了吧?我們明明有父母,有好友,有同學,以后還會有伴侶,有子女啊!
可是,人到中年,讀到這句話,卻不由深深贊同。
在生命的旅程中,我們雖然會邂逅很多人,但是即使親密如父母、伴侶、子女,也不會時刻關注你、在意你,人首先想到的大多是自己,也唯有自己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。
我們不可能一輩子留在父母身邊,因為我們會長大,父母會日漸蒼老。
我們不能奢望同床共枕的伴侶完全理解自己,因為你都未必100%了解自己的內心。
我們生養的子女也會一點點長大,他們會像曾經的我們一樣,去求學、戀愛、工作、結婚生子,他們也有他們的人生。
就像馬爾克斯在《百年孤獨》中所寫的:
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。無論是我們出生、我們成長、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,直到最后的最后,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于生命一隅。
說到底,誰的人生都是孤獨的,人生的本質就是一個人前行。
大學剛畢業時,毫無工作經驗地奔赴職場找工作,記得有一個HR問我:「你為什麼來工作?」
當時,我很想說上幾句有關自我價值、人生理想的話,總覺得為了賺錢而工作太世俗了,而且這理由世俗到難以開口。
如今,畢業10年,看過了職場種種,品嘗過了生活的艱辛與不易,才不得不承認工作的意義首先也必須是為了賺錢。
關于這一點,賀涵在《我的前半生》中也說過類似的話:
你工作是來賺錢的,不是來交朋友的。如果能交到朋友,那是驚喜;如果交不到朋友,才是正常。所以現在做到韜光養晦很重要,做好自己的業績,任人評說,你自己的業績做好了,自然會有人成為你的合作伙伴。」
無論你的夢想多遠大,人生目標多麼恢宏,你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柴米油鹽,賺不到錢的人會很焦慮,沒錢的日子很難熬。至于人生理想,等自己在社會上立足后,慢慢思考就可以。畢竟,一輩子很長,誰又能立刻說得清楚如何度過呢?
正如恒子奶奶所說:「為了錢而工作,并不是可恥的事情,這是理所當然的事,我認為是非常了不起的。」
有句話說,期望越大,失望越大。
仔細推敲這句話,就會發現失望的原因有兩種:
第一,別人沒有按我們的期待去做,我們感到失望,甚至憤怒;
第二,別人按照我們的期望去做了,我們依然不滿足。
比如,你換了一份新工作,新同事對你很關照,不僅幫你快速適應工作環境,還為你解決了工作上的困擾。但是,你并未因此心存感激,你覺得老員工幫助新員工是應該的。可是,你忘了新員工受排擠、被欺負也是屢見不鮮的事實。
比如,你來例假,男朋友為你熬了溫熱的紅糖水,你卻覺得所有的男朋友都該如此;比如,你休完產假上班,婆婆從老家來到城市給你帶孩子,你卻認為那是婆婆該盡的本分。
你會發現,你越是把別人的給予當作理所當然,你越感覺不到幸福,如著名作家周國平所說:
內心世界的豐富、敏感和活躍與否決定了一個人感受幸福的能力。
如果你想免于人際交往的困擾,如果你想讓幸福翻倍,最好的辦法放下過度期待,學會感恩和知足。心美,一切皆美;情深,萬象皆深。
現代人的通病是迷茫、焦慮、壓力大。
壓力分兩種,一種是實實在在的經濟壓力,來源于房貸、車貸、養娃和各種消費;另一種是精神壓力,來源于和別人的比較。
一個人有兩室兩廳的住房,有賢惠的妻子,穩定的工作,他本來對生活現狀挺滿意的。
一次同學聚會,他得知學習遠不如他的大學同學,做生意,賺了大錢,開著豪車,住著豪宅。
一比較,他心里立馬不平衡了,那兩室兩廳瞬間成了陋室。
現在很多人都是這樣,他們通過和別人的比較甚至攀比,來定義自己的幸福層級。看到一個窮困潦倒的,就覺得自己過得還不錯;看到一個逆襲巔峰的,尤其是認識的人,就承受不了了。
關于這類普遍現象,恒子奶奶指出:
在追求的過程中,一定要分清自己是自己,他人在實踐他人的人生,我們不需要追尋別人的腳步。
其實,別人過得好不好,與我們有什麼關系呢?終其一生,你會明白最曼妙的風景在自己腳下,而不在無謂的攀比中。世界是自己的,人生也是自己的。
看到最后的朋友,我想和你說一說,為什麼《人間值得》適合所有人讀?
因為幾乎所有人都會和恒子奶奶一樣,經歷人生的迷茫、情感的困惑與職業發展的不易,恒子奶奶在書中探討的諸多問題,正是讀者在現實生活中避無可避的問題,比如工作不被領導認可、伴侶不體諒自己、不知道怎樣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等等。
恒子奶奶雖然樣貌普通,身材瘦小,但是作為著名的心理醫師,她以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耐心細心,用70年的時間治愈了無數患者,讓他們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。如今,年過90歲高齡的她依然堅持工作,她說患者就像朋友一樣親切,工作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
這本書我反復讀了很多遍,我確信在以后的日子里,我還會再讀它,因為對我的啟發太大了。讀著那些文字,我感覺心胸開闊了,視野不再那麼窄了,憂愁煩惱也少了很多。
如果你有走不出的困境,破不了的局,不知如何在茫茫人世自處與交往,不妨讀一讀這本《人間值得》。